2025年10月18日,《项目的价值整合以及实效性聚炼》工作坊顺利举行。本期工作坊由实战经验丰富、指导团队屡获奖项的商学院陈玥助理教授主讲,吸引了来自各学院对创新创业充满热情的学生参与,共同探索从“企划构建”到“落地验证”的项目锻造之道。

工作坊伊始,陈老师以「打破僵局、锚定价值、整合淬炼、聚炼拓界」为主线,结合大量真实创赛案例,生动剖析了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常见的五大陷阱,并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破解之道。
“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项目陷入‘自嗨式创意’、‘纸上谈兵’、‘跟风追赶’、‘信息堆砌’和‘单兵作战’的困境,”陈玥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而这些问题的根源,往往在于对商业本质的理解不足,缺乏最小可行性产品的验证思维。”
针对这些痛点,陈老师给出了核心“解药”——最小可行性产品(MVP)。他通过「Airbnb」的MVP成长故事为例,阐释如何从一个小小的气垫床出租网站,逐步发展为全球共享住宿巨头,强调“用最低成本验证核心假设”的重要性。陈老师进一步指出,MVP不仅是产品原型,更是一种思维模式,并现场指导学生运用 “iOIF分解法” 对项目进行实战构建,让抽象理论即刻转化为动手能力。
在验证商业价值的基础上,陈老师引入了升华项目格局的“涟漪价值模型”,引导学生从商业、环境、社会、文化四个维度构建项目的立体价值体系,让创意不止于口号,更具备可持续的影响力。
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项目实操能力,陈老师还带来了一整套“实战工具包”:包括激发创意的SCAMPER法则、精准定义用户需求的JTBD理论、优化功能优先级的ICE评分法、明确团队分工的RACI矩阵,以及用于清晰传递价值的PRFAQ需求呈现法。这些国际前沿的工具与方法,为同学们系统化、科学化地推进项目提供了强大支持。
在互动环节中,学生分组围绕“校园技能互换市集”、“AI+校园食堂”、“非遗艺术数字化”等项目案例,现场演练MVP构建与价值整合,现场气氛热烈,思维碰撞不断。同学纷纷表示:“陈老师的讲解既有宏观框架,又有微观工具,彻底打破了过往对商业计划的空想,学会了如何用实证精神和系统思维,为项目注入真正的生命力。”




小组分享
本次工作坊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商业思维与项目策划能力,也为即将到来的各类创业竞赛奠定了坚实基础,助力学生实现从“创意”到“价值”的跨越。
![]()

创业就业发展中心职务主管黄玮(左)为陈玥助理教授(右)颁发感谢状